返回栏目
首页古诗词 • 正文

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里我体会到了什么(从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

发布时间:  浏览: 次  编辑:xychild
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

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这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《古从军行七首》其四作品。这一句诗是诗中最著名的一句,突出表明了边塞将士勇猛杀敌的英雄气概。全诗如下:

从军行七首?其四

一一王昌龄

青海长云暗雪山,

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
黄沙百战穿金甲,

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
全诗的意思是:守已边疆的将士,他们身经百战,身上的铠甲都磨穿,但壮志不灭,誓言不打败来犯的敌人,就决不返回家乡。

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,这一著名诗句,已经把战场的残酷,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达了出来。概括了边关将士们的战斗和生活场景。

将士们虽然长年征战斗在茫茫沙漠里,你看,连身上的铠甲都磨穿了,但将士们没人叫苦,仍然志气高昂,他们发誓,不彻底打垮敌人,使边疆安宁,他们就决不返回。

这里的黄沙一是指沙漠,二是指将士们长年征战的沙场,战斗的环境异常艰难,战马在漫漫黄沙中嘶鸣,兵器的撞击声和将士们的呐喊声,此起彼伏,响彻整个沙场。

“百战”不仅写出了战斗的艰苦性和长期性,也展示了战斗的激烈程度。“穿金甲”更是体现了将士们为了国家,不怕恓性在枪林箭雨中与敌人拼死冲杀的场面。他们都是在战火中成长,身经百战,坚硬的风沙把身上穿的护身铠甲都磨穿了,表现了战斗的残酷与激烈。

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这首古诗,就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的最好印概括描写。渲染了边疆战场的艰苦、激烈。更表达了将士们为保家卫国的决心、信心,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慨。

图片来自网络

黄沙百战穿金甲,出自于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《从军行》组诗其四“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第三句。

黄沙百战穿金甲,短短七个字形容的战争,一到十大写,内涵丰富,涵盖的信息量极大。

一是开头两个字“黄沙”,说明了战争环境的恶劣,以广袤的、一望无际的沙漠为战场。我们都知道,一个正常人,可以七天没有饭吃,但不可超过三天没有水喝。这样的处境,即便没有战争,也时刻有生存和生命危险。

二是接下来三、四字“百战”,说明所经历战争的长期性和激烈程度,那是无数场、没有停歇的战争,是鏖战,是持久战。能活下来,何其幸运又是何其不幸!

三是神来之笔“穿”字,生动、形象、鲜活,战场上,能够“穿”过来的兵器,必定是够速度、够尖利、够力量!生命,随时会“嗖”的一霎间,熄灭。

四是最后两个字“金甲”,说明了战争的高强度,需要穿金属材质的铠甲参加战斗,而且这金属的铠甲已经被磨穿了。战争,还没有结束!

要回答从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这七个字中,感受到战争的什么?

愚见是:战争本身的杀戮气息,避之不及;战争带来的动荡,民不聊生;战士强烈的保家卫国意识,不可动摇;也许,有时候,只有战争,才能赢得和平。

表面看是战斗次数多了,身上的盔甲都破了。说明战争的残酷。

“黄沙百战穿金甲”意思是说将士们在茫茫沙漠里已身经百战,连铠甲否磨穿了。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频繁及战事时间之久。

本文标签:

    儿童网

    相关文章Related

    图文推荐

    古诗《赠刘景文》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

    古诗《赠刘景文》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

    古诗《三衢道中》的原文及诗意赏析

    古诗《三衢道中》的原文及诗意赏析

    唐诗:《送元二使安西》原文意思及诗歌鉴赏

    唐诗:《送元二使安西》原文意思及诗歌鉴赏

    李白的诗:《早发白帝城》的原文及译文、诗

    李白的诗:《早发白帝城》的原文及译文、诗

    杜甫的诗《登高》原文及诗歌赏析

    杜甫的诗《登高》原文及诗歌赏析

    李白的诗-《望天门山》古诗赏析

    李白的诗-《望天门山》古诗赏析

    更多推荐

    返回栏目>>
    家庭教育书籍

    儿童教育   |   视频   |   图片   |   幼儿园   |   教育机构

    Copyright © 2022 儿童教育网 版权所有  商务合作

    儿童教育网分享:幼儿教育、小学教育、亲子教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