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资讯 入园入学 育儿知识 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育 语文教育 图片资源 儿童视频 幼儿园 机构

古诗词

相关类别: 历史百科 古诗词 文化知识与故事 儿童艺术培训 儿童口才培训 体能训练 儿童潜能开发
信阳儿童网

表达深厚友情的诗句有哪些(描写友情深厚的诗)

来源:网络 人气: 发布时间:2022-06-04
谢谢您邀请我回答问题!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,表现深厚友情的作品浩如烟海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三首赠别绝句,诗中所表达的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动了无数古今读者。下面我就赏析这三首传诵千古的佳作,希望您也能喜欢。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,李

谢谢您邀请我回答问题!

在中国古典诗词中,表现深厚友情的作品浩如烟海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三首赠别绝句,诗中所表达的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动了无数古今读者。下面我就赏析这三首传诵千古的佳作,希望您也能喜欢。

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,李白和王昌龄,是两位同时齐名的七言绝句大师。他曾以七绝组诗抒写重大的政治感情,如《上皇西巡南京歌》等。在这些诗中,他用写古诗的手段来写小诗,形成一种特殊的风貌。但是,总观其七绝诗,成就最高的却是一些赠别、怀古、游览之作。尤其是赠别绝句,更以其深挚强烈的感情和清新流利的风格为千古读者所赞赏。

(一)
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
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——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

这首诗是开元十六年(728年)诗人漫游到武昌时,于黄鹤楼上送友人孟浩然去扬州(广陵,今江苏省扬州市)时所作。

孟浩然(698——740年),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他终身不仕,但在诗坛享有盛名,因此李白对他非常敬仰,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所以诗一开篇,即以“故人”相称,以示友情不同一般。“西辞黄鹤楼”,即辞别扬州之西的武昌城,自长江顺流东下。这一句交代了送别对象,送别地点,送别方向,表面只作叙述,其实包含了友人欲行未行,诗人与之依依揖别的动人情景。在这里,诗人只作简要交代,不展开细致的描写,乃是为下文的诗情迸发做了第一笔铺垫。

“烟花三月”四字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,又极概括地描画出季节的本质特征。想象一下,阳春三月,垂柳如烟,繁花似锦,万物生机勃勃,那浓丽的景色何等迷人!然而,就在这美丽的春天,老朋友却要顺流东下,泛舟扬州。当此阳春烟景,出游繁华的扬州,固然可喜可羡,但对诗人来说,则留恋仍所不舍。这一句,诗人仍只作一般叙述,并不过多渲染;对别情仍无一字涉及,含而不露。这就为末两句生动描绘作了第二笔铺垫。

有了上两句的叙述、铺垫,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郁勃的感情,而任其象清泉一样迸射出来,恣意漫流。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这两句描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,而诗人自己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?一叶孤舟鼓帆向东漂去,渐行渐远,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下,天地间,仿佛只留下诗人孑然而立,望着万古不歇的长江在天边滚滚而流。诗中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惜别和孤寂之感啊!这里,诗人完全摆脱了一般的写情方法,而将深挚的情思溶注进生动的面面中,使诗情画意达到了最完美的统一。

(二)
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闭道龙标过五溪。
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
——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

王昌龄也是李白的好友。天宝八年(749年),因“不护细行”(《新唐书?王昌龄传》),有碍封建礼法,触怒了朝廷,被贬到荒僻的龙标去做县尉。当时,李白已被从朝廷中排挤出来,心情苦闷忧愤,当王昌龄被贬龙标的消息传来,他深感同情与不平,于是写下了此诗。

首句写景兼点时令,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,叫着“不如归去”的子规(杜鹃鸟),即含有飘零之感,离别之恨在内。切合当时情事,也就融情入景,渲染出当时的哀愁气氛。既然首句已于景中见情,所以次句使直叙其事,“闻道”语含惊惜,表现出诗人得到消息时的不平心情。“龙标”,地名,在今湖南黔阳县。这里借指贬为龙标尉的王昌龄。“过五溪”,见迁谪之荒远,道路之艰难,(五溪:辰溪,酉溪,巫溪,武溪,沅溪之总称,均在湖南省)。这样,在动人愁情的暮春景色烘托下,诗人对友人的怀念、同情、担心而产生的愁情就显得更深更浓了。

后两句抒情。友人贬往龙标,愈走愈远,相隔千山万水,而明月高照,千里可共。所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,把明月当作可以寄托愁情、传书送信的使者,让她带着自己的深情厚谊,追随着诗人的足迹,直到那荒远的贬所。这两句诗所展示的意境,在李白以前一些诗人的名作中已有表现,如谢庄《月赋》:“美人迈兮音尘缺,随千里兮共明月。临风叹兮将焉歌,川路长兮不可越。”曹植《杂诗》:“愿为南流景,驰光见我君。”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:“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”都与之相近。通过诗人的想象,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,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,富于同情的知心人。但越是这样想象,越表现了诗人的愁情无法排遣,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无处寄托。这样,悠扬跌宕,一唱三叹,“遥有此寄”的主题,至此抒发得饱满酣畅。“将心寄明月,流影入君怀”之意,出以摇曳之笔,语意一新。结尾甚妙,可谓“所思深矣”。

(三)

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

——《赠汪伦》

此诗是李白漫游到安徽泾县桃花潭后临別赠友之作。相传他在桃花潭一带游览时,当地村民汪伦曾特地酿酒招待他,与他结下了深挚的友谊。临别时,汪伦又唱歌为李白送行,诗人很感激他,为此写下了这首《赠汪伦》。

因为是给乡村朋友的诗,所以贵在质朴自然。它既无深奥典故的运用,又无华丽辞藻的修饰,而一如出之口语,清新流畅,有民歌风韵又不似民歌。

诗的前面两句写自己已经上船,将要别行,而汪伦却忽然踏歌来送,这两句既切合情理,又出人意外。因为“将欲行”而未行,所以可能听到“岸上踏歌声”;而先写听到的歌声,再写唱歌的人,这也符合“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”的客观实际。另一方面,诗人乘舟鼓帆,即将登程,并未想到有人来送他,因此闻歌声已觉突然,见汪伦更感惊异,意外的喜悦油然而生,撞击心房,奔流笔底。写意外之事,用意外之笔,收到先声夺人、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。

后两句因情设景,缘景抒情,儿童网,眼前景,心中情,熔铸一体,妙造自然。这里用比喻、对比、夸张手法,抓住桃花潭水“深”的持点,来比喻诗人与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厚。“千尺”已示不同一般,而“不及”二字又从反面烘托,将这种深厚的友情推进一层,显得更加朴素和深刻。这正如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所说,“若说汪伦之情,比于潭水千尺,便是凡语,妙境只在一转换间。”“不及”二字妙在将诗意转入更高的境界,只说友请不止千尺,究其实有多深,诗人不着一词,给读者留下有余不尽的想象。这样手法,亦正如郭熙《林泉高致》所云:“山欲高,尽出之则不高,烟霞锁其腰则高矣;水欲远,尽出之则不远,掩映断其脉则远矣。”

综观这三首赠别诗,它们在艺术上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。就是诗人没有单纯地把它们当作临别赠语,没有直露地写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。而是将友情与诗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运用诗的语言和手法来表情达意。这样,就使这些作品不但具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,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和借鉴意义。具体看来,这三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主要有这样两点值得我们学习。

新奇别致的构思。这三首诗都写赠别友人,但每首诗又各有具体的情境,因而能从实际出发,进行新奇别致的构思。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是写送友人远行的,因而开篇两句便叙事,交代送别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及友人所要去的地方,为下两句抒情作了层层铺垫。结末两句因事言情,却不正面点出,而是在不动声色的景物描写中流露出诗人的深情幽意。这样,情寓景中,以景显情,避实就虚,虚实相生,“含有不尽之意”。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是“闻”友人远别后的寄赠,因而它不可能像前一首一样如实描写目前送别的情景,而更多地采用了一些“虚笔”,来描述诗人的想象。首句精选两种景物,点明季节特征,渲染环境气氛,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。次句用“闻道”二字领起,叙事点题,暗示作诗原因。三、四两句赋物以情,化实为虚,曲折含蓄地抒写了诗人的感情。《赠汪伦》一诗构思也很别致,诗意多有转折。诗人将要别行,“忽闻”岸上歌声,此一转;闻声观望,见来者是汪伦,此二转;见汪伦专门来为自己送行,心中顿起感激之情,此三转;因为心中激动,便觉得汪伦与“我”的情谊像眼前桃花潭水一样深厚,此四转;进而又想到桃花潭水深不过千尺,汪伦之情何止于此!此五转。全诗就是这样层层转折,因事比兴,逐步开拓出一个深邃的意境。

含蓄隽永的语言。沈德潜说:“七言绝句,以语近情遥,含吐不露为主。只眼前景口头语,而有弦外音味外味,使人神远,太白有焉。”(《说诗晬语》)读完李白的这三首七言绝句,真有“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”的感受;反复涵咏,又有吃橄榄茶时那种美妙的回甘。这些美感的获得,取决于诗人含蓄隽永的语言。我们仅截取每首诗的结尾两句,就足以说明问题。《黄》的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,看起来纯然是一幅泼墨淋漓的水墨画,那碧蓝碧蓝的万里长空,那滔滔滚滚的长江波涛,那消失在水天相接处的一点孤帆,无不显示出江空的高远空旷和江水的磅礴气势。但诗人所要表现的,远远不止于此,从“孤帆远影”“唯见”等词中也透露出个中消息。“孤帆”虽然是离别的友人所乘,然而送走友人的作者又何尝不是孤立江干?“远影”虽然是阳光下友人船帆的投影,然而孤立江干的诗人心中又何尝不投下了一片离别的阴影?“唯见”是伫立而未去留下的深刻印象。江水将友人的舟船带向远方,但仍在不息地涌流,独将诗人孑然一身弃诸江干,这是一种多么烦人的孤寂和惆怅!在这里,诗人立足于诗情,着墨于画意,诗情寓于生动的画意,画意包含着丰富的诗情,让读者透过字面,读到了更加丰富的“潜台词”,隽永含蓄,余味无穷。另外,《闻》诗结尾两句将明月的人格化,《赠汪伦》末了两句对汪伦送别之情的形象化比喻,无不显示出作者含蓄隽永的语言特色。







好的,我推荐林则徐的《次韵答陈子茂德培》。

林则徐(1785—1850),字无抚,福建侯官(今福建省福州市人,清末政治家、思想家。历任江苏巡抚、湖广总督等,以销禁鸦片而闻名遐迩。

引读:

鸦片战争后,林则徐被革职充军,发配到新疆伊梨。友人陈子茂在陪送途中作诗相赠,作者以诗相答,此诗为其中的一首。

诗作前四句写发配途中友人相送,一路西行,同诉衷肠,既有高谈痛饮的欢愉,又有切愤沉吟的伤感;五六句议论时局,抒发志向,表达作者对英国侵略者的蔑视和仇恨,盼望有志之士能够接替自己未竟事业,重振朝纲,澄清玉宇;最后两句,写作者虽然人在充军的路上,仍然心系万里关山,即使在梦中还时时响起东南沿海抗敌的咚咚战鼓声。

感言:坎坷磨砺骨更硬,逆风飞扬显风流。面对人生挫折,军人的爱国心非但不会冷却,相反更加炽热!

说到友情与深情,莫过于黄庭坚的一首《寄黄几复》感人至深。原诗:

《寄黄几复》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代表作。诗作是写给少年时的好友黄几复的。作者与黄几复交情颇为深厚,往来常有诗歌唱和,如《留几复饮》、《再留几复饮》、《赠别几复》等。

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,此时黄庭坚在山东德州德平镇,黄几复在广东四会县 ,两人身处两地,相隔遥远,遥想友人,黄庭坚写下了这首诗,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,同时对其迟暮难用的处境,深表惋惜。诗中

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”一联更是抒写友谊与人生的佳句,常常被人吟诵和自比,它之所以感人,原因是多方面的:

1、蕴含着深情厚谊与人生无奈之感叹,至深至切触动了众人的心底

黄几复曾与黄庭坚在京城相聚,往来甚欢,正值大好春光,二人或促膝长谈,或携手游遍芳丛,或把酒畅谈。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,不久就分别了,一别十年。上句所写的即是二人在京城相聚之乐,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。诗人写当时美景,仅以“桃李春风”四字便一语概括;写相聚之乐,则以“一杯酒”避之,既简洁利落,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。此外,“春风”与“一杯酒”的比照,将人生的春风得意、志得意满的神情,与欢聚时间短促,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而不能的遗憾凸现出来,情感起伏跌宕,令人生叹;下句不仅抒写别后思念,还将自己一生的遭际和落寞的心境同时托出,意蕴深藏。

范仲淹在《岳阳楼记》中曾有一段名句“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乎!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”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,心忧国事,虽遭迫害,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,同时,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。

黄庭坚的诗句“江湖”一词,也让人联想到漂泊辗转,带有仕途失意的意味。“夜雨”,又让失意中增加了凄凉,容易引起怀人的惆怅之情。此时把灯却是一个“十年灯”,暗示流转江湖时间之久,处境之悲凉,思念之深刻,它写尽人间凄凉愁苦,人生的孤独和一种人生沧桑感。

2、平常语句,连缀出奇妙的意境和多层次的意蕴。

从这两个句子表达选用的名词都寻常意象,拆开来看,字字平常,算不上“奇语”;但整体上看,由这些意象组合而成的意境是非常独特的,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发。

这两句由几个名词组合而成,“桃李”、“春风”、“一杯酒”,“江湖”、“夜雨”、“十年灯”,每一个词单独看都有其特定的情境,组合在一起又形成了浓缩精炼耐人寻味的意境,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。其中包含着今夕,聚散,长短,哀乐等多层次的对比关系:“桃李春风”与“江湖夜雨”,这是“乐”与“哀”的对照;“一杯酒”与“十年灯”,这是“短暂”与“漫长”的对照,也是“快意”与“落魄”的对照。对照之中,就把深厚的友谊、殷切的思念、人生的感慨和无限的怅惘都一一呈现出来,令人寻味无穷,真正是天然去雕饰,平常见奇绝,凸显出“点铁成金”的效果。刘熙载就曾评价:黄山谷词,用意深至,自非小才所能办。

3、整首诗起结无端、开合自如,出人意表,意料之中。

“我居北海君南海”,起势突兀。写彼此所居之地,极力强调一“北”一“南”,又叠用两个“海”把海天茫茫、故人千里、风涛险恶、后会无期的意思表达出来;于是“寄雁传书谢不能”自然涌出“寄雁传书”,用了《苏武传》的典故

“谢不能。”化平常为神奇,意谓: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,雁儿却谢绝了。拟人化的手法,将物我为一,富有情趣,同时也是作者深情的一层表现。

结句写黄几复老而好学,突然插入瘴溪猿啼作映衬,使全诗又笼罩一层凄凉的气氛,写出作者对老友处境的担忧,进一步将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化到一个高层次。

可以说,诗歌起结无端,出人意表,但那条友情的线一直延续着,任由天高路远,任由十年相隔,任由鸿雁不能。这种至情,便是黄庭坚了。

我是一溪云水,欢迎关注点评。

古今中外有很多用来形容友情的诗作,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佚名的《伐木》《白驹》,唐代诗人孟浩然的《过故人庄》,王维的《送别》,李白的《赠汪伦》以及王昌龄的《送郭司仓》等代表作。国外也有像普希金的《给友人》,尤其是培根的《论友谊》堪称经典。现当代这类作品更是层出不穷,像席慕容的《渡口》,徐志摩的《偶然》和薛子鹤的《沉睡的友谊》等等。友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也是历代文学创作的常见题材。

唐代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鼎盛时期,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来形容友情的深厚与珍贵。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”这句千古流传的诗句出自王勃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”写出了友情的深厚千山万水难阻挡,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,哪怕就是在天涯海角如同邻居一样在一起。
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是诗人王维写的一首送别的友情诗: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面对即将离开的友人,四眼默默相对,所有的离情别意都在这杯浓浓的酒水里。干了这杯酒,西出阳关再也看不到故人了,让人听了不禁感叹万千。

李白的《赠汪伦》是友情诗的典范,全诗为: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诗中作没有离别时候的压抑气氛,友人载歌载舞来和李白道别。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”作者用抒情的手法来写对友人的情谊,纵是桃花潭的水有千万尺深,也没有汪伦送我的情谊深。可见李白对待友情的态度是那样的真诚。

本文标签:

内容编辑:xychild

相关阅读

育儿书籍

最新儿童教育信息推荐

儿童网首页 | 教育资讯 | 入园入学 | 育儿知识 | 文化素养 | 幼儿园教育 | 语文教育 | 图片资源 | 儿童视频 | 幼儿园 | 机构

Copyright © 2022 儿童教育学习网 版权所有- 湘ICP备2023001863号  专业的儿童教育网提供幼儿教育资源、中小学教育资源、亲子教育培训服务  商务合作:13503769300

儿童网、家庭教育网、小学教育网、幼儿教育网、儿童学习网、亲子育儿知识综合门户 幼教网 儿童网地图 儿童网信息列表